绘本详情

妈妈,你在哪儿?

3-4岁人际交往

书架位置家庭亲情

书位号暂无

馆内编码6822-0315-0036

绘本作者比瓦利·多诺佛里奥 文,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图,崔维燕 译

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

绘本简介

编辑推荐
获奖情况
《纽约时报》2014年度儿童绘本之一。
《赫芬顿邮报》2014年度绘本之一
双线的叙事结构,友谊的跨代联结。
女儿们需要自主的友谊,母亲们需要自己的房间。
童心打破交往禁忌,再拾童年乐趣。
采用护眼的纯纸质印刷,适合3~7岁孩子长时间阅读。
画面细节丰富有趣,左右上下空间一一对应,能让孩子获得观察和寻找的乐趣。
小老鼠的动物性和拟人性结合得生动妥帖。

内容简介
《妈妈,你在哪儿?》是《玛丽和小老鼠的秘密》续集。前者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后者背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玛丽亚和小小鼠共同生活在一幢房子里。玛丽亚一家住在地上,小小鼠一家住在地下。她们俩个是好朋友,这是她们共同的秘密。如果玛丽亚的爸爸妈妈知道家里有老鼠,一定会养一只猫;如果小小鼠的鼠爸爸鼠妈妈知道她和人类做朋友,一定整天躲在地洞里。
晚上,快要到睡觉时间了,玛丽亚找不到她的妈妈了,小小鼠也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打开这本书,观察一下玛丽亚和小小鼠,她们找遍了高的地方和矮的地方,屋子里面和屋子外面,猜猜她们发现了什么……

作者简介
比瓦利·多诺佛里奥
生于1950年9月23日,毕业于美国卫斯里安大学,并且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创造性写作”荣誉奖。她的作品就是以自传形式呈现的《与男孩同车》(Riding in cars with boys)。这本书后来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由德里·巴鲁摩尔出演女主角。除了《玛丽和小老鼠的秘密》(2007)《妈妈,你在哪儿?》(2014),儿童文学作品还有《谢谢你,幸运星》(2008)等。现居墨西哥,在那儿有自己的工作室。多诺佛里奥住过26个房子,其中多数她都和两只或五只老鼠同住。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生于1955年5月6日,毕业于美国詹姆斯敦学院。在她20岁生日的时候,打电话给莫里斯·桑达克咨询关于儿童绘本的插画建议,受到桑达克的鼓励来到纽约。她曾五次赢得“纽约时报绘本插画”奖,她的图画书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灰姑娘》和《阿黛尔和西蒙》这两本书文、图都是她创作的。她同时也负责经典儿歌选集《Leave Your Sleep》的插图,附纳塔莉?梅茜特的配曲。也曾受邀将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两只坏老鼠的故事》丰富成绘本版。芭芭拉居住于康涅狄格州的温德汉姆,住在1815年建的房子里,它是好几代老鼠的家。麦克林托克说:“我的故事灵感来自来自于我的童年,家人和朋友,尤其是我热爱摄影的父亲和热爱中国文化的儿子。”
译者介绍
崔维燕,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分校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儿童图书编辑,并主编《幼儿画报》。上大学之前,曾任八年幼儿教师。旅日期间,从事讲谈社《中日辞典》的编纂工作。同时,师从儿童文学研究家、作家、翻译家渡边茂男先生,对日本、美国的图画书进行系统的研究。伴随女儿的成长,一起阅读了大量的图画书。从大学时代开始至今,创作及翻译了《小岛》《重要书》 “好奇的乔治”系列、《我们的世界》《隧道》等作品。

前  言
自主的友谊,自己的房间
儿童文学工作者 周明刚
玛丽亚和小小鼠是很好的朋友,还住在同一座房子里,“但是,这件事可不能告诉任何人”。为什么呢?因为她们的爸爸妈妈要是知道了这件事,不是买只猫来对付老鼠,就是躲在地洞里逃避人类。
这就是玛丽亚和小小鼠的共同秘密。童年有许多秘密,形成秘密的原因则有很多,其中重要之一恐怕是威权强加给孩子太多的禁忌,使儿童不得不在禁忌之外用自己的办法划出“法外之地”。交往禁忌即其中的一种,包含了阶层、种族、信仰、健康、利益等的理性考量和现实原则,小小鼠在作品中正象征着一切不可交往的对象,而孩子只会根据自己的童年逻辑和快乐原则去结识那些他们喜欢的朋友,不会顾忌所自设的羁绊——这正是玛丽亚和小小鼠结成秘密的动因。
可是老鼠和人类真的有那么多不同而不可接触吗?只要看看作者精心设计的双线结构、平行空间叙事,读者就会释然。在人类世界和老鼠世界的对照中,除了陈设的多寡和身体形态的差异,人类的房子和老鼠的蜗居、人类的孩子和老鼠的孩子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相反作者有意不断地强调两者在生活、思维、语言和行动上的一一对应。人与鼠的隔阂不是种族差异,而是的偏见与顽固:用理性现实原则将非我族类排斥在外,而儿童却从童年精神出发,以感性快乐原则平等对待所有的“异类”,禁忌不能隔断孩子们之间的心灵相通。
怎样才能消除偏见,打破这种隔阂?如果你读过前作《玛丽和小老鼠的秘密》就会知道,玛丽亚的妈妈玛丽和小小鼠的妈妈小老鼠很早就结识了,而她们的经历几乎是玛丽亚和小小鼠当下关系的蓝本;她们始终没能向自己的父母透露过自己的朋友,一旦别离也就难以再见。不过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童年时代的秘密记忆就会被重新唤起,没有利害计较的淳朴童心也就会再次萌发,重拾童年的快乐原则。玛丽和小老鼠的这次重逢正是这样一次机会,这个极富意味的结尾不仅仅是对前作所留悬念的回应,也是在精神上向童年的一次复归——只有仍然葆有童心的人才能放弃偏见和固执,破除心的壁障。
因此读者并不会对妈妈和孩子们之间的巧遇有太多惊异,因为童心所击破的不仅仅是前文所述的交往禁忌,还有和儿童之间的沟通隔阂。在玛丽亚妈妈那一代,设置禁忌是不需要和孩子沟通的,儿童也无从辩白,和儿童之间的隔阂犹如高墙难以逾越,所以人鼠之间的秘密终被深埋于心中。但玛丽亚这一代却具有很强的行动力,以及幸有两位和她们经历相似的妈妈,隔阂被打破自然不成问题,和儿童之间更可以分享发现秘密的惊喜和共鸣。这也暗示了人类代际之间的传承与变化:两代母女之间,变化的是更加开放多元的人际观念,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童心。
平行空间叙事在图画书艺术表达中不算罕见,如菲比·吉尔曼的名作《爷爷一定有办法》即是采用了这种形式,但本作打破了两个互相隔绝的空间,并更强调画面细节的丰富性和对应性,为读者增加了很多寻找的乐趣。寻找妈妈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平衡、不稳定,或上下左右交错对应的画面,框线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暗示了孩子们处于“分离焦虑”中的恐慌),后找到妈妈时的画面不再是人鼠之间而是两代母女之间的对应——创作者将平行叙事运用地更加灵动多变。画面中还潜藏着一些有趣的细节,如第二跨页中人类家庭悬挂的戈雅作品《红衣男孩》,下部老鼠家庭悬挂的波特绘本《两只坏老鼠的故事》中的一页,都隐微地暗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两作之间玛丽亚与小小鼠的和谐相处正是对这种关系的否定与越。
妈妈在哪儿?在她自己的屋子里:成年女性更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伍尔夫),一个可以让心灵放松独处的空间——在那儿,“忙完,歇一歇,好舒服啊”,也可以和好友聊天真开心。妈妈不必时刻控制庇护着孩子,儿童亦可以自主寻找成长伙伴。在这样一个人生的定格中,妈妈们通过独处、静思复归童年,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是玛丽亚和小小鼠找到了妈妈,不如说“我们抓到你们”,重新捕获童年体验;妈妈们复归到自己的童年(屋子)。因此,本书既适合孩子阅读,也适用于所有长大后仍对童年满怀追恋之情的阅读。

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关于楼上/楼下的友谊故事,主人公是玛丽亚和小小鼠。他们的友谊是个秘密,但他们的生活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一点,被麦克林托克用她的水彩画事无巨细地展现了出来。内文第二张跨页图以一定比例水平划分出人类的家和老鼠的家,环境色调温暖柔和。植物、灯罩、靠垫、挂画、书籍等,这些物品让人类的家看起来非常惬意,而且在老鼠舒适的家里也可以一一对应地找到相似物品,对孩子来说有一种重复和寻找的乐趣。将人和老鼠放在一个画面中,常常用一些细节来展示落差感。比如玛丽亚在客厅的地板上读书,小小鼠蜷缩在柜子底下读书。当玛丽亚和小小鼠各占据左右空间的时候,细节也有对应,比如在各自的床侧都有拖鞋,玛丽亚的床是有柱子的木头床,小小鼠的床是衣服夹子组成的。这些细节,是由钢笔、墨水、水彩和水粉等复合媒材来共同呈现的,将吸引小读者仔细观看两个世界,比较家具、电子设备和睡前仪式等。当玛丽亚和小小鼠的妈妈都不见了,两个孩子着急地在屋里屋外寻找,她们不知道,有一个巨大的惊喜和秘密在等待着她们。”——《书单》杂志 华盛顿儿童图书协会主席 Edie Ching
“麦克林托克画出了低明度的夜晚,以及舒适的地板,并描绘出人类和老鼠住着相似的环境。书中内页有着蛋壳白色的背景,整洁的房子让人类和动物都可以惬意地生活、栖息。读者可以进行愉快的比较,能找到一一对应的乐趣,比如玛丽亚站在厨房的柜台前的凳子上,小小鼠的椅子则是果酱瓶。视觉提示丰富而又自然,同时故事毫不逊色。”——《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这个故事有着朴素纯真的魅力,而画面由钢笔、墨水、水彩等媒材来描绘,展示了郊区生活的丰富细节。墙上的画、地上散落的玩具、客厅的书籍等,都提供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者将获得在画面中一次次寻找的乐趣。”——《学校图书馆》杂志 Jennifer Miskec,美国弗吉尼亚州,法姆维尔,朗伍德大学

插图


插图


插图

插图


借阅103

评论2

+收藏+书包